时值仲秋,白露已过,忻州大地上梨香阵阵。无论是忻府区兰村乡河习头村的千亩梨园硕果压枝,还是原平市子干乡东南贾村标准化基地的规整有序,亦或是北赵村“老李君睐”梨园里红梨满枝,都绘就了忻州市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金秋画卷。近年来,忻州充分发挥自然禀赋和传统优势,把梨产业作为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通过科技赋能、品牌建设和产业融合,稳步实现了从传统果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升级。
🍐 千年梨香 荒山结出富民果
忻州种植梨树历史悠久,原平市更是有三千余年的栽培史。这种深厚的积淀为今天的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品种资源与技术经验。如今,忻州各地梨树种植规模化发展,原平市玉露香梨种植面积达4600亩,核心区东南贾村占4000余亩,规模优势明显。忻府区河习头村梨果种植总面积2200亩,其中梨树1200亩,成为农民重要收入来源。即便是特色小园,如北赵村“老李君睐”梨园,也发展到五亩千棵,进入盛果期。
规模化种植带来统一技术管理、机械化作业、降低成本和市场影响力。河习头村梨产业年收入达540万元,净收入340万元;原平玉露香梨年产值2400万元;五亩红梨园年利润可达12万元。这些数据,见证了规模化种植的巨大效益。
🤝 抱团发展 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小农户如何对接大市场?忻州的答案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原平市东南贾宏达水果专业合作社创新采用“合作社+农户+基地+技术依托单位”模式,通过“五统一”服务,将分散农户紧密组织起来,极大激发了产业活力。合作社带动玉露香梨种植达4600亩,实现了“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农户从“单打独斗”变成利益共同体,向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迈进,为全市乃至其他特色农业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 科技赋能 匠心呵护育精品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如今的忻州梨产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已渗透到生产各环节。河习头村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开展土壤检测、精准施肥、冬季修剪、病虫害监测、滴灌系统等措施,从源头提升品质和产量。原平市东南贾村通过合作社“五统一”服务,建立4000余亩无公害标准化基地,产品获得国家绿色产地认证。北赵村“老李君睐”梨园精细管理,疏花疏果、套袋防护、施用农家肥、绿色防控技术,使红梨亩产超5000斤,亩均纯利润约2.4万元,科技附加值显著。
科技应用不仅提升了梨果品质和竞争力,也推动产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 品牌响亮 销路畅通致富路
“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产品更需好营销。忻州梨产业在提升品质的同时,注重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原平市打造“善护山”“东南贾”等品牌,使玉露香梨畅销国内大中城市,品牌价值不断提升。河习头村积极拓展电商、社区团购、采摘园等新渠道,“老李君睐”梨园采用“自采+市场直销”模式,自采定价高于普通梨价,提升收益和体验,促进农旅融合。
忻州梨产业正从“卖产品”向“卖品牌”“卖体验”转变,通过讲好品牌故事、创新营销,不断提升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
梨香溢满忻州,发展正当时。相信在科技赋能、合作组织带动、品牌擦亮和业态融合下,忻州梨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璀璨的明天,为忻州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甘甜”的力量!✨
引用来源:忻州日报社《
http://szb.xzrbw.com/epaper/2025-09/23/content_99885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