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整体表现:三大指数全线反弹 创业板指领涨超2%
10月15日,A股市场在经历昨日调整后迎来强势反弹,三大指数全线收涨。上证指数开盘3867.54点,收盘3912.21点,上涨1.22%;深证成指开盘12919.27点,收盘13118.75点,上涨1.73%;创业板指表现尤为强劲,开盘2964.52点,收盘3025.87点,大涨2.36%;科创50指数同步上涨1.40%,收报1430.00点。两市成交额合计20728.5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5033.75亿元,缩量明显但仍保持万亿级水平。
从技术面看,沪指成功收复3900点整数关口,创业板指突破3000点并创下近期新高,市场做多情绪显著回暖。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成交量有所萎缩,但中小盘股表现活跃,全市场超4300只个股上涨,赚钱效应扩散。
板块热点分析:汽车产业链爆发 医药板块逆势走强
领涨板块方面,汽车整车板块以3.26%的涨幅位居行业榜首,长安汽车、海马汽车等多股涨停。驱动逻辑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中汽协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161.7万辆和160.4万辆,创历史新高;二是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支持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化学制药板块上涨2.95%,昂利康、广生堂等涨停,资金提前布局10月17日开幕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创新药临床数据预期成为主要催化剂。航空机场板块受冬春航季新增航线刺激,华夏航空涨停,中国国航涨超4%。
领跌板块中,航运港口板块下跌1.48%,南京港、连云港跌停,主要因前期涨幅过大叠加大宗商品需求降温。小金属板块受稀土出口管制政策消化影响,北方稀土、包钢股份跌超5%。船舶制造、电子化学品等板块表现低迷,反映资金从周期股向成长股切换的趋势。
资金流向:主力调仓换股 消费电子获重点加仓
主力资金呈现净流出态势,全天净流出43.15亿元,但资金结构分化明显:超大单资金净流入41.17亿元,显示机构对权重股的布局;大单资金净流出84.32亿元,反映游资获利了结。从行业看,化学制药板块获主力净流入25.8亿元,消费电子、电子元件分别净流入23.5亿和16.37亿元,汽车整车板块净流入15.61亿元。
北向资金早盘净流入42.3亿元,重点加仓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板块,立讯精密、阳光电源分别获净买入9.88亿和12.29亿元。午后资金流向出现分歧,但整体维持净流入态势,显示外资对A股低估值资产的长期看好。
个股方面,三花智控、阳光电源、立讯精密分列主力净流入前三,分别获18.26亿、12.29亿和9.88亿元资金追捧,三者均为新能源产业链核心标的。
市场情绪与要闻:政策密集发力 流动性环境宽松
宏观政策方面,央行开展6000亿元182天期逆回购操作,创年内单日投放新高,连续第五个月加量续作,释放维持流动性充裕的信号。李强总理在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强调“持续用力扩大内需”,提出统筹促消费与扩投资,为四季度经济增长定调。
行业动态方面,上海发布智能终端产业行动方案,目标2027年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明确支持人形机器人、端侧AI芯片等领域发展。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9月动力电池产量同比增长35.4%,行业高景气度持续。
国际市场方面,东京股市日经225指数上涨1.76%,美股科技股反弹,为A股科技板块提供外部支撑。IMF上调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2%,但警告关税冲击风险,市场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担忧有所缓解。
午盘与收盘对比:午后放量拉升 科技股引领反弹
午盘时沪指仅微涨0.1%,深成指平盘,创业板指涨0.22%,市场呈现缩量震荡态势。午后14:00后,科技板块突然发力,半导体、人工智能概念快速反弹,带动指数放量拉升。这种走势差异主要源于两点:一是央行逆回购操作落地后市场流动性预期改善;二是北向资金午后加速流入科技板块,工业富联、中兴通讯等权重股被大举买入。
成交量方面,午后成交额达8023亿元,较上午放量56%,显示场外资金在调整后积极入场。这种“上午观望、午后抢筹”的格局,反映市场对政策底的确认和对成长股的重新定价。
后市展望:震荡上行趋势未改 关注三大指标
短期走势预计延续震荡上行,沪指3900点成为新的支撑位,创业板指有望向3100点发起冲击。政策面的持续发力和企业盈利的改善将为市场提供支撑,但成交量能否有效放大是关键。
关键观察指标:1) 两市成交额能否重回2.5万亿元以上,量能放大是行情持续的基础;2) 北向资金流向,若连续三日净流入超50亿元,将确认外资回流趋势;3) 10月PMI数据,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将强化经济复苏预期。
配置上建议关注三条主线:一是汽车电子、机器人等政策支持的科技成长板块;二是化学制药、创新药等业绩确定性强的防御品种;三是低估值的消费电子龙头,把握超跌反弹机会。
编辑:AI小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