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们!
你是不是也觉得,搞农业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赚的都是辛苦钱?
那如果我告诉你,有这么一个地方,曾是传统的旱作农业区,如今却靠着农业,实现了年均134.2%的投资增速,你敢信吗?
这个地方,就是山西神池县。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个小县城到底做对了什么?🤔
01
一粒米、一只羊,如何玩转百亿产业链?
过去提起神池,你可能想到的是漫山遍野的庄稼。但现在,这里的故事主角变了。
一只羊的故事🐑:
在神池,一只羊的命运可不只是被端上餐桌那么简单。当地的“链主”企业——天牧生物,把这事儿玩明白了。
- 上游:自己搞种羊繁育,保证“出身名门”。
- 中游:建了67.5亩的有机生态牧场,让羊快乐成长。
- 下游:精深加工,分割包装成“高原参羊”高端产品,直接送进京津冀的大商超。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不仅企业自己赚了,还带着200户农户,户均年增收8000块!💰
一粒亚麻籽的故事💧:
你可能想不到,一粒小小的亚麻籽,能掀起多大风浪。
神池的一个亚麻籽综合加工项目,投产后年产量能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10%,直接成了“中国亚麻籽产能第一工厂”!
金句一:谁说传统农业没出路?找对“链条”,点“新”成金。
从“一粒杂粮”到“一瓶油”,从“一块肉”到一道菜,神池靠着清晰的产业链布局,硬是把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干到了65%!产品还拿了全国金奖,简直太秀了!🏆
02
“拿地即开工”,什么是神池的“速度与激情”?
项目落地慢、审批流程长,是很多地方头疼的难题。
但在神池,企业老板们的体验是:“拿地即开工,审批不见面。”
这是怎么做到的?
他们搞了个“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的改革套餐。简单说,就是政府把服务做到极致,企业拎包入驻,专心搞事业就行。
效果有多炸裂?🚀
项目落地时间直接缩短60%以上!光是今年,就签了12个项目,总投资17.53亿元!
晋西北最大的冷链基地在这里拔地而起,15万吨的粮食仓储中心也建起来了... 这速度,简直就是现实版的“速度与激情”!
03
老板们笑了:这里的“春风”有多暖?
“多亏了1400万的贷款,我们的项目才能提前投产!”山西农博士的老板说起这事,满是感激。
为了让企业活得好、长得大,神池真的“掏心掏肺”。
- 发放支农再贷款5.38亿元
- 发放支小再贷款1.07亿元
- 帮助38家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难题
金句二: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给企业最强的“定心丸”和“助推器”。
在这样的政策“春风”下,民营企业活力四射。有的公司把杂粮做成了绿色食品认证的“明星产品”,有的靠着月饼制作专利,年产值干到3000万,成了“中华烘焙老字号”。
更牛的是,有6家企业已经挤进了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行列!这说明,创新的基因,已经刻进了这里的血脉里。
04
从“跑断腿”到“一站搞定”,改革才是终极密码!
所有的改变,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驱动力——改革。
神池的“杀手锏”,就是“一枚印章管审批”。把原来需要跑断腿、磨破嘴的事,变成“7×24小时”一站式办结。
同时,他们还特别聪明地“借外脑”🧠。
把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都请了进来,跟高校合作搞研发,把最新的科研成果,第一时间用在自家的土地上。
金句三:真正的转型,不是简单的推倒重来,而是在自己的土地上,种出未来的希望。
如今的神池,早已不是那个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县。它用自己的实践证明,只要思路一变,黄土也能变成金。
【结语】
看完神池的“逆袭”故事,你是不是也有些感触?
一个地方的发展,也许最缺的不是资源,而是一种敢于“链”接未来、敢于创“新”的勇气。
你对神池的发展模式怎么看?你认为一个地方想要发展,最关键的是什么?
欢迎在留言区聊聊你的看法👇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别忘了点个推荐👍,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来源:忻州日报社
再编辑:AI小忻